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文化 > 正文

黑格尔:《论语》缺乏思辨和理性,熏习儒家经典难以产生智者

时间:2020-05-13 20:55:30    来源:焦点日报    

黑格尔:《论语》缺乏思辨和理性,熏习儒家经典难以产生智者

左冷禅

黑格尔:《论语》缺乏思辨和理性,熏习儒家经典难以产生智者

黑格尔(1770.8.27—1831.11.14)
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中,中国古代的孔子位列首位。《论语》是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集,成书于战国初期。内容十分广泛,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,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。

孔子及儒家经典更多的是方法论,即要求人如何如何做,很少去思辩为什么要这么做。

但是黑格尔认为,论语结构很零散,没有形成体系,也很少涉及到严密的逻辑推论和辩论,大多只是孔子对学生的说教。现代哲学普遍认为,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,而孔子及儒家经典更多的是方法论,即要求人、告诉人如何如何做,很少去思辩为什么要这么做。

黑格尔认为孔子那里只有一些老练的、善良的、道德的教训。他认为孔子所论及的常识道德是我们在任何民族都可以找到的,有些甚至比在中国所找到的更好。《论语》中孔子要求人们尽到自己应尽的义务,但这义务并不是内心自由的情感也不是主观的自由,更多只是基于形式上的一种表达方式。

黑格尔在致好友谢林的一封公开信中写道,我怀着如饥似渴的心情阅读《论语》,结果令我大失所望。作为中国国教的儒家,本质上是缺乏思辨充满虚伪道德的皇帝宗教和士大夫宗教。它并不属于哲学范畴:不具备严谨逻辑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。熏习儒家经典的中国不会产生智者,只会盛产伪君子。

黑格尔:《论语》缺乏思辨和理性,熏习儒家经典难以产生智者

孔子(公元前551年9月28日-公元前479年4月11日)

被封建统治者利用的儒家学说推崇不容置疑的权威。

黑格尔还认为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。在中国,除了皇帝之外的臣民几乎都没有自由可言,中国的道德学说就是为政治而服务的。君臣之间的关系就犹如家庭之间的关系。在家庭里,他们生活在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的不自由单位里面,所有号令都由皇帝发布,皇帝的号令就是家长的指令,他们并没有个人的人格。

在国家里,大家长的关系也最为显著,皇帝作为政府的基础就如同家中的严父,因为皇帝居最高的地位,是自然的主宰,一切法令都是从他出发。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也延伸到了宗教方面。他说,在中国平民没有独立性,所以在宗教方面,他依赖自然界的各种对象,其中尤其依赖上天。孔子的道德学说与这种自然宗教是相结合的。

黑格尔:《论语》缺乏思辨和理性,熏习儒家经典难以产生智者

儒家用宗教崇拜来弥补“论证过程”的缺乏。

儒家先贤著书立说时,并不在意所表达主张的由来是不是合理,只要听着大致有那么点道理就行,其余的,由追随者推动社会舆论来搞定。儒家弟子为了弥补孔孟之道缺乏论证过程这个缺陷,想了个在宗教界常见的办法:宗教崇拜。他们将孔孟及他们亲传弟子们的地位神话,变成遥不可及的“圣人”——圣人说的话总是对的,所以儒学是合理的,这就是儒学之合法性的来源。

但这就给后人出了一道难题:圣人说理不讲根据,不讲方法,想说什么说什么,最多添一句“五代之时”或者“古之圣人”怎样怎样,那后人如果想对儒家教义有所增删,以求与时俱进,或者有所创新,能不能也这样干?

跟所有宗教改革者遇到的情况类似,一代代后世大儒用自身境遇证得的答案是:不能。所有企图抛开孔孟自己立言的后世儒者,都被同时代的人嗤之以鼻。人们能接受孔子孟子以及他们的亲传弟子不讲理,但不能接受跟自己同时代的人不讲理,若谁一定想发前人之未发,一般只有一个办法:写伪书。于是乎,后世儒者说什么都不能离了圣人之言、孔孟经典,在儒学体系之下你可以牵强附会,也可以重新阐发,但是所有理论必须是建立在先贤箴言式的论断之上。

由于从一开始理论就起自空中楼阁,不需要通过观察世界来证明什么,所以儒生不但不重视思辨,实际上他们连同数学、自然科学、生产实践等等一并都不重视。所有可以为科学的萌芽提供养料的东西,都被看做不登大雅之堂的末道小术,因为没有内在驱动力。

中国哲学家大多不倚靠“思辨”,“论理”去推导,而是靠感情的打动和突发的感悟,达到既定的目的和结果。

国人看到了黑格尔对儒家的看法可能感到不适,但是从德国注重思想体系和黑格尔辩证哲学出发,黑格尔的责备也不是毫无道理的,因为一是对中国哲学还是知之甚少的。二是中国哲学的主流是研究人与人、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,伦理学的问题(也就是黑格尔所谓的“常识道德”)自然是备受哲人们关注的。而且,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也不同与西方哲学,中国哲学家大多不倚靠“思辨”“论理”去推导,而是靠感情的打动和突发的感悟,达到既定的目的和结果。

在《论语》里几乎看不到孔子的二千多名学生中,有哪个学生敢孔子辩论,估计孔子的学生即使心中有某些质疑,也没勇气讲出,哪怕是直至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的,在中国也很少有学生敢和老师辩论,哪怕是老师确实错了,学生即使是有理也很少敢辩论,因为,身份、关系和权威高于理性辩论的本身,所以我们在《论语》里更多的看到孔子更像是一个不容质疑的权威。

相反,和孔子差不多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“吾爱吾师。吾更爱真理!”则响彻在历史长河之中。

理性是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最大的不同,也是现代科学会首先出现在西方的最大原因。

在古希腊哲人看来,一种理论要想接近真理,立足点要像“两点之间直线最短”这种概念一样坚实,思辨过程要像归纳法演绎法一样明确缜密才行,即论点要有论据支撑,推导方法要合理,推导过程要有逻辑性。简而言之,就是特别较真,不认权威,不认直觉,只认理。古希腊哲学家这种较真的精神跟科学的精神颇有相似之处。纵观西方历史,可以说,较真成就了古希腊哲学,古希腊哲学成就了西方哲学,西方哲学成就了科学。

重视理性,是欧洲文明能冲破思想被宗教严酷限制的中世纪,走入重提古希腊哲学思想的文艺复兴,催生出现代科学的主要原因。在这种学术氛围之下,就算是已经统治了思想界的宗教机构,也得搞神学研究,也得钻研“世界为什么一定是神创造的”这类问题,拿出一套跟自己宗教教义吻合的本体论认识论世界观体系,才能得到精英阶层的广泛认可。也因此,不科学的认识论和“知识”终究要被理性的力量抛弃,沦为非主流。

内容来自今日头条。

编辑:李辉

凡本网注明“XXX(非焦点日报)提供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。

特别关注

文化推荐